吾爱读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催泪系导演 >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与现实,命运的交

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与现实,命运的交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然后是影片的另外一条主旋律,死亡!

爱是需要时机的,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。它需要最佳时间、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个人。那样一个人,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做怎样的事情,都会念念不忘;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静的时光里,会轻声遥道晚安;是即便天涯遥远,在你最需要的时刻依旧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;是尊重你的内心,并在现时的每一天都为你一生的幸福构筑最完美保障。

我们看过很多童话,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,最终是幸福和团圆,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,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。但是童话却并没有告诉我们,他们的幸福的生活,是一只存在的吗?不是的,童话往往只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开始的时候,就戛然而止,留下从此以后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字眼。

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,他与黛西的爱情,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,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,是如此短暂忧伤。我看到他们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头房子里,他们笑着闹着,快乐有多明显,忧伤就有多深刻。他们是多么用力地在相爱啊,时光那么短,是预知的命运。

人们理所当然,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做到的,相濡以沫,白头偕老,在本杰明这里,却成了奢望。

因为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,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。其实不幸福的,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。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,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,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。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,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。

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对立的,是父亲。父爱被放在了一个隐晦的角落,布满蛛网。

巴顿先生很爱自己的妻子,他在匆忙地奔赴回来后应允了妻子最后的请求,给予本杰明一个完整的家庭,令他可以如正常的孩童那般体验人世,却还是在见到本杰明皱纹纵横的脸后遗弃了他。那一刻,他爱自己的面子甚于一切,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,本杰明。这里的遗弃是对峙的伏笔。

而铺开另一条线的角色是船长,那个看起来粗狂,不羁,总是酗酒,从未清醒过的迈克船长,我很惊异这个形象的立体性,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处镜头与台词来衬托。

父与子之间的对立,本杰明是没有选择余地就被置身于那一处,而船长却是鲜明的个体情感的选择。7岁离开,自谋生存,努力想摆脱父亲的命轨,却实是对这一命轨的再现。他在展示自己为之骄傲的艺术时,旁人的目光里夹杂讥诮与哂笑,他并不在意。他以此为对峙的筹码,因为对象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并不苛求大众的理解。这样的对峙贯穿生命始终,原以为是不可剥离的,却还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忽然走向宽宏。无论生命以怎样纠结怨恨的过程存在,最后的最后,我们都将会带着平静离开。

于是在影片里,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,本杰明背着年迈的巴顿先生去海边,他们坐在木椅上,晨风清冽,云彩蕴红。蛛网终是褪去,阳光乍现前的时分,如此美丽,如此温情。

或许如果没有真正的品尝爱情的甜蜜,那么老也就老,年轻也就年轻,可是偏偏命运给了他品尝甜蜜的机会,却又让快乐变得更加短暂。

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。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,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。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,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,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,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。在此之前,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,不是不能化解,是时间还不对。

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,生存,而这一行为的背后,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,爱从未离开,离开却是爱。

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最深沉的爱,他把余生,都用来成全爱人和女儿。

他走了,孤单地离开了,但是此时的他,内心却并不孤单,因为他知道,他的女儿在健康的成长着,也许,他曾经偷偷回来过,在某个街角,在学校的门口,在女儿的楼下。

撇开了亲情的画面,来谈影片的另一主旋律,爱情。这是我看过的最忧伤的爱情,明明是对的那个人,时机却总是不对拍。

遇见的时候,她娇俏可爱,他却鹤发苍颜;

她主动靠近的时候,他没有做好准备;他跑着来挽回的时候,她身边却有了他人;

尘世纷扰,他们的世界渐行渐远,上苍给予机会与怜悯,尊严又成了新的壁垒;

终于对了时机,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,而下一段旅程,还是分离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