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爱读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催泪系导演 >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倾城一刀,斩碎了多少

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倾城一刀,斩碎了多少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自怨自艾的人,这也是为什么,他哪怕在被袁世凯背叛之后,并未怨天尤人,而是选择慷慨就义!

其实把这部电影当作单纯的武侠片可能并不合适,整部电影虽然王五的戏最多,但是实际上谭嗣同的赴死才是影片真正的精神所在。

个人对晚清的历史很感兴趣,晚清以来的近代史与今天的华国密不可分。很多时候往往是在这样的乱世,才展现出真正的家国情怀,以及超越于蝇营狗苟之上的豪情。

所谓乱世出英雄,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吧?

《一刀倾城》是部武侠片。在我的概念里,武侠片一定是要打的,并且一定要打得精彩,即使不说血肉横飞,至少也得拳拳到肉,最好让场外观众如我者,都能肾上腺素飙升。要是剧情一直软塌塌的,那这个片子不看也罢。当然,为了凑够打斗镜头,把角色塑造得满脑子只剩肌肉也是不行的,我觉得这样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。

一些情节上的暗示,相关细节也展现得很好!

比如进城时九斤刚说完前途是一片光明,马上就因为过道太黑而被人撞了一下;

比如城门口袁世凯说城门像里程碑,将记载三人未来的大事,凸显出这是一个将個人的前程看得很重的人;

比如王爷说喜欢自己赢;再比如,程虎扮演的余万三身处监狱十几年,很有可能是因为厌倦世事争斗,当王五比武赢了之后,不再阻拦他带走谭嗣同,说明虽然同样效力于王爷,但或和步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;

当王五要借刀之时,一向快人快语的余万三停顿了好几秒,说明他在考虑王五为何借刀,而之所以答应借刀也必定是因为想明白了王五的用意......情节上的暗示和相关细节的展现,虽不能说深刻,但是对于一部武侠片来说,却已经足够了。

《一刀倾城》显然不是那种电影,武侠武侠,当然也要体现出“侠”的精神,这种“侠”,可以是白马金羁、行走江湖的游侠儿,他们轻生死,重然诺,匹夫一怒,流血五步;

这种“侠”,当然也可以是心头牢牢记得“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”八个大字,徘徊于江湖与庙堂之间的壮士,就像《一刀倾城》里的王五,颇有些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的气概。如果没有这点精气神,武侠片就不再是武侠片了,称之为武打片更好,或者干脆就是黑帮电影,主要是帮大家宣泄一下内心的暴力倾向。

一些人纠结于《一刀倾城》把很多角色都武侠化,如谭嗣同,如袁世凯,如奕亲王,如王妃,都成了武林高手了,觉得有些扯淡,更扯到了什么历史虚无主义。

可看一部电影,其实就是去做一场2小时的梦。武侠当然也属于梦的一种。做梦,自然不必过于考虑现实,就好比野店荒林,

幽默感!

《一刀倾城》无疑开篇就奠定了悲壮,壮烈的基调。

但是这部电影却并非一直压抑着的,九斤的话唠设定,左宗生的小大人设定,这些想来都是导演在极力地想要淡化那一股子压抑感。

个人认为这些小幽默为影片加分不少,在严峻紧凑的情节中,起到了一丝调节作用。

而实际上,哪怕是谭嗣同,身上也一直都有着一股独有的幽默感,虽然不那么明显,但是却可以让人感受的到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